基于企业服务视角的政府招商引资改进措施
在新的历时发展时期,招商引资工作虽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,但发展是实现经济水平提升的唯一途径,地方政府只有在招商引资中不断思考和提升招商方式,不断更新招商思维,创新招商模式,因地制宜的招引项目,促进产业提档升级,才能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始终傲立潮头。
一、构建更加合理的招商引资管理制度
以打造符合本地区发展方向的产业体系为目标,坚持招商全局思维,强化目标任务导向。根据地区内部的特色载体、平台,同时结合各自产业特色、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,进一步明确数个主导产业作为重点招商方向,细化产业链招商图谱,瞄准龙头企业、头部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实施精准招商。进一步强调目标任务导向,对年度考核任务进行分解细化,合理制定各招商单位的考核任务,有序设置激励加分奖项,健全完善区域项目流转、目标任务考核和重大招商项目推进等制度机制。
二、构筑更加高效的招商引资招引渠道
当前,科学技术快速发展,网络化、信息化已经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,招商引资也应实现网络化、信息化管控。对此,应围绕投资环境构建招商信息管理系统,包括地区概括、交通区位、产业地图、招商资源、基础配套、政策扶持等模块,运用 VR 虚拟技术,实现地块、厂房、楼宇等资源信息高精度、全方位、全视角上线展示。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招商系统进行定期维护、更新、分析,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客观评价分析,找出不足,并通过针对性改进加以弥补。在继续抓好传统招商方式的同时,全力探索创新招商方式,聚焦“资本招商”“资本选商”“资本留商”创新,积极探索基金招商和资本招商的新模式。开展专业化、市场化、精准化的中介招商,借助著名咨询机构、行业协会、商会性组织等中介环节,建立招商引资专家顾问团队,聘请行业精英作为“招商大使”,发挥行业影响力和信息资源作用。
三、创建更加广泛的招商信息获取通道
突出项目信息精确化获取,紧密对接中介机构、关注招商链条,充分了解国内外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新趋势、产业政策新要求,全面掌握重点目标企业投资热点、发展意愿,主动获取信息、及时跟上对接、推进精准洽谈,通过撒下信息获取的“天罗地网”,第一时间获取准确、优质的项目信息、客商信息。紧密对接校友会、商会、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,以校友会、商会、行业协会的名义邀请企业,联动地方政府,政企共聚一堂、共商发展、共谋未来。通过校友会、商会、行业协会的作为,把企业家融聚起来,促进招商引资项目的“落地开花”,推动地方经济协同发展。
四、组织更加精准的招商引资推介活动
牢固树立精准招商、专业招商、市场招商理念,科学编制地区全年招商引资活动计划,重点面向发达国家和地区,瞄准国内外优质企业,特别是世界 500 强外企、重点央企、民企 100 强,以及行业龙头和“独角兽”、“瞪羚”企业,以“线上”和“线下”相结合、“小分队”和“专场推介”相结合、“招商引资”和“招才引智”相结合等方式,精心组织境内外招商活动和“点对点”精准对接。同时,注重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开展组团式招商,全面加强部门间、载体间协调联动,依托重要展会、重点活动,举办地区特色推介活动,加速提升地区的投资环境知名度和美誉度,不断扩大地区影响力。
五、开展更加深入的招商资源挖潜增效
通过低效盘活、嫁接转型,深度挖掘既有项目存量,不断拓展招商项目增量,着力提升项目运营效益。千方百计扩充增量、增加流量、盘活存量。在盘活低效能用地上,树立“以亩产论英雄”导向,通过对现有土地容积率、供地产出比进行精细测算,最大限度为重大产业项目预留用地空间,确保重点项目应保尽保。深挖楼宇经济新动能,加速推进低效楼宇的转型升级,持续以项目带动区域动能提升和产业更新。
六、建设更加完善的招商引资服务体系
通过延伸招商“服务链”,聚焦企业服务。加强对签约落户项目服务力度,重点在供地、开工建设等环节进行高效服务,缩短企业筹建周期,促进企业早到资、早投产。充分把握地区优异产业基础所带来的内生增长动能,既实现引资目标任务突破,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。强化要素保障促质效,以问题为导向,强化基础配套等要素保障,加快报建手续代办速度,切实解决难点、堵点和痛点。高效推进项目供地,加快推进项目用地挂牌出让工作进度,密切对接规划、国土等部门,为项目早日开工投产做好服务。
七、打造更加专业的招商人才培养体系
以建立“专职化、专业化”招商队伍为目标,开展招商业务培训,建设专业招商队伍,坚持“线上”“线下”、“开放”“封闭”相结合的培训方式,定期开展招商人员精准培训。围绕打造本地区发展方向的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招商、招商实务和谈判技巧等内容开展系统培训,加强与当地高校院所、中介机构、行业协会开展合作。重点围绕提升招商人员素养、把握行业发展动态、掌握新型经济业态,邀请行业知名专家、企业领军人物、招商一线大咖进行授课,全年组织一定数量的培训活动,建立完善、合理、有序的招商人才培养体系,培养一批招商业务骨干,储备一批招商后备干部,打造一支一心为公、视野开阔、锲而不舍、高度专业的精干招商队伍。(作者:蔡佩聪)